資料摘編第104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順應國內外發展大勢,大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奮進新征程、再創新偉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一、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和重大意義,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質量發展,就談不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如果沒有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將不可持續;如果沒有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將是無本之木。新征程上,必須努力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通過質的有效提升,持續增強發展后勁,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經濟穩定運行和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外部環境和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發展環境,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只有堅持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加快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結構性、周期性、體制性突出問題,才能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新征程上,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經濟工作、研究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才能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新征程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現代化建設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著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近年來,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已經成為常態,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只有堅定不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我國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新征程上,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二、新時代十年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121萬億元,年均增長6.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穩居首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特別是抗疫三年來,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年均增長4.5%,高于世界經濟約2.2%的年均增速。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并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安全基礎不斷夯實,糧食、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重要基礎設施等領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1萬億元增加到3.1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1.91%提高到2.55%,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2022年末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位居世界第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從45.5%提高到52.8%,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加速。
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2.1個百分點、達到65.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88降至2.45。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不斷健全,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由21.3%、19.6%提高到22%、21.2%。
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穩妥推進,“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碳達峰十大行動”扎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從14.5%提升至25.9%,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以上。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續提升,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截至2022年末,我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共享發展成效顯著。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近1.3億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6萬元,年均實際增長6.2%,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形成超4億人口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公共服務全方位普及普惠,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3年,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展望新征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我們有強大體制機制優勢,黨的二十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凝聚了奮進力量,“兩個確立”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我們有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超大規模且最有增長潛力市場。我們有完備供給體系,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我們有強勁發展動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效應逐步顯現,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當前,全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進一步激發,踔厲奮發、迎難而上的勁頭進一步增強,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爬坡過坎、行穩致遠。
三、奮進新征程再創新偉業要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和目標任務作出明確部署。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優化宏觀政策組合。促進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價格、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系統集成效應,做到科學精準、協同發力。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綠色消費、服務消費等消費新熱點,創新消費場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力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重大項目建設,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要素保障。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全面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服務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支持平臺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鋼鐵、石化、建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10個重點領域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扎實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和達產。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與共建國家務實合作,保障中歐班列安全穩定暢通運行。
四是統籌推進城鄉區域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農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扎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力度,不斷提升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
五是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挑戰,切實維護經濟安全。保障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數據安全。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積極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加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建設,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高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加快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平穩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防范化解風險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