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动漫,成人午夜大片免费看爽爽爽,国产一级视频在线

資料摘編第4期:共享發展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發布日期:2024-04-30 09:21:45打印

作者韓保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羅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博士生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共享發展理念揭示了發展的價值取向,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繼續深入踐行共享發展理念,著力增進人民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一、深刻把握共享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其中,就共享發展理念來說,會議強調,“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之后,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就共享發展理念作出了進一步的闡釋和強調。比如,2016年 1月,他在重慶調研時強調,“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2017年 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 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他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2021年 1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總的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刻把握共享發展理念。

(一)包括共享發展理念在內的五大發展理念,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體現了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

  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共產黨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

  而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還指出,“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共享發展理念都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守正創新。

(二)共享發展理念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不斷提高。共享發展理念“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習近平指出,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

  就覆蓋面而言,共享發展要求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就共享的內容而言,共享發展要求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共享發展要求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就共享發展的推進歷程而言,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還提出了“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重要論斷。無論是共同富裕還是共享發展理念,都彰顯著鮮明的人民底色,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三)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

  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是有著現實依據和深刻考慮的,“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體現著鮮明的問題導向。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在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地區、城鄉、收入差距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從 2003年至 2016年,一直超過 0.4的國際警戒線。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311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11422元,比值為2.73。在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我們還面臨財產差距擴大的問題,即貧富差距擴大問題。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深刻指出,“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這方面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由此可見,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四)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相互替代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他還多次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前加上了“完整、準確、全面”的定語,正是出于對五大發展理念系統性、整體性的深刻考量。因此,在貫徹共享發展理念時,并不是單一發力,而是要同其他四個發展理念一起,使之協同發力、形成合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對共享發展理念的貫徹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習近平指出,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的任務和措施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并且分好,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其中,共享發展成效突出,積累了寶貴歷史經驗。

(一)不斷把“蛋糕”做大,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推動共享發展夯實了物質基礎。“十三五”時期,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 101.6萬億元人民幣,歷史上首次突破 100萬億,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 14.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 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持續居世界第一位。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30%。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國更是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力量。

(二)不斷把“蛋糕”分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一是錢包更“鼓”,吃穿用游“提檔升級”。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十三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超過 6000萬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30733元,比 2015年實際增長28.6%,2016-2019年年均增長6.5%,快于同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比 2015年下降 2.4個百分點。居民消費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 9886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9%,比 2015年提高 4.8個百分點。旅游消費持續升溫,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 60.1億人次,比 2015年增長50.2%。

  二是保障更“實”,醫學養住“增質擴面”。健康中國建設扎實推進,到 2019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 100.8萬個,比 2015年增長2.4%;衛生技術人員 1015.4萬人,增長26.8%;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 2015年的 76.34歲提高到 2019年的 77.3歲。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方面取得了新進展,2019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由 2015年的 93%增長到94.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 2015年的 87%增長到 89.5%。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建成,到 2019年末,參加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比 2015年末增加 68826萬人、10921萬人、3217萬人、4046萬人、3646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10億人。住房供給保障體系逐步健全,2019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 316萬套,基本建成 254萬套,全國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 63.8萬戶。居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201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為 39.8平方米和 48.9平方米,分別比 2015年增加 4平方米和5平方米。

  三是脫貧更“贊”,減貧成果“舉世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 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2000多萬貧困患者得到分類救治,近 2000萬貧困群眾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養,24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拿到了生活和護理補貼。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 10年實現《聯合國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在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對共享發展理念的踐行體現在方方面面,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其中尤為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指出,“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黨中央必須對經濟工作負總責、實施全面領導”。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只有加強黨中央對發展大局大勢的分析和把握,及時制定重大方針、重大戰略,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重大工作,確保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落到實處,才能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確保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三五”時期,習近平親自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和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 13次,研究重大議題 20多個,以全球視野和宏闊格局統籌部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在這些議題中,無論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還是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民生”“共享”成為鮮明指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我們堅持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為什么人、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出發。例如,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脫貧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決貧困群眾基本民生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對準城市高房價問題。其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強調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共享的過程。例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問計于民,政府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最后,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確保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三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利益固化藩籬、體制機制積弊嚴重制約著公平正義的實現。突破藩籬、破除積弊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不斷回應人民期盼、滿足群眾需求。

  例如,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推動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絡,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鋪就健康中國之路;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戶籍制度改革打破了橫亙在城鄉之間的戶籍二元化壁壘;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一項項戰果,彰顯司法體制改革的含金量。正如習近平指出的,“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三、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繼續深入踐行共享發展理念

  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習近平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因此,必須繼續深入踐行共享發展理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著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努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關于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中也明確提出,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習近平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可否認的是,這里提到的三大差距在我國依然較為明顯。從地區差距看,盡管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相對差距在逐步縮小,但南北分化凸顯,經濟增速“南快北慢”、經濟份額“南升北降”的態勢持續,各板塊內部也出現明顯分化。從城鄉差距看,農業農村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還跟不上,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明顯。從收入差距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6。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踐行共享發展理念,必須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一)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抓手,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問題

  習近平指出,“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大力實施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按照《建議》要求,“十四五”時期,要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二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要消除歧視性、隱蔽性的區域市場壁壘,打破行政性壟斷,堅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要促進資本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強跨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搭建共享服務平臺,構建跨區域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三是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力支持,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層次,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銜接,加快建立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流轉銜接制度。

(二)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自覺主動解決城鄉差距問題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切實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堅定不移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建設;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全面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三是深化農村改革。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四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摘帽地區鄉村全面振興;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

(三)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為抓手,自覺主動解決收入差距問題

  形成和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促進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是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使人民群眾通過就業對自己的收入有穩定的預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增加收入的能力。要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報酬,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加強對農民工工資支付的保障。要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二是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三是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實踐證明,搞好再分配調節,不僅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而且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進而整體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完善直接稅制度,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對相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核對機制,提高社會救助精準性和有效性;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四是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扶持中等收入群體后備軍等。

  藍圖已經繪就,使命催人奮進。新發展理念為“十三五”“十四五”以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共享發展理念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并將繼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來源:《黨的文獻》2021年第2期


中鐵資源鹿鳴礦業微信
黑ICP備13004706號-1
  • <strike id="ks5bp"></strike>

  • <input id="ks5bp"><meter id="ks5bp"></meter></input>

    <sup id="ks5bp"></sup>
  • <sup id="ks5bp"></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安平县| 武汉市| 静安区| 彰化市| 石泉县| 东辽县| 霍州市| 忻州市| 乡城县| 昆山市| 雷州市| 泾川县| 屏东县| 越西县| 安溪县| 广水市| 九江市| 多伦县| 云南省| 黑河市| 贵德县| 龙游县| 庆安县| 阳城县| 新津县| 读书| 富裕县| 德江县| 双辽市| 文昌市| 合阳县| 桑日县| 平武县| 大田县| 应城市| 灵台县| 常山县| 灵川县| 昭苏县| 白玉县|